返回首页 > 晏庭银:让猕猴桃成乡村振兴“幸福果” 正文
贵州省

晏庭银:让猕猴桃成乡村振兴“幸福果”

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在于产业振兴。

  近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沙坡九组的一片猕猴桃基地内,晏庭银和妻子正忙着给猕猴桃套袋,忙碌中彰显出这个季节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放眼望去,搭建了白色防雹网的这片猕猴桃基地,果树枝头挂满了青色的猕猴桃。

  

 

  “发展农业产业,重在投入和管护,一样都不能少。”晏庭银说,该片基地尽管搭建了防雹网,但为了让接下来能有更好的“收成”,他依然为这些猕猴桃做好管护。

  “三分种,七分管,这才是‘农业人’应该尽力去做的事。”晏庭银说。

  2013年,在深圳一家五金厂打工已10年有余的晏庭银选择返乡,接续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我刚回来那几年,一心想着如何将土地盘活起来,发展农业产业。”晏庭银说,在他正为发展什么产业而“发愁”的时候,政府就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路。

  2015年,晏庭银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种植猕猴桃的“队伍”。

  “虽然我们六盘水有野生猕猴桃,但种植猕猴桃对于我来说,以前觉得是新鲜‘玩意儿’,我当时在想,发展好了应该会有好的收入。”晏庭银说。

  紧接着,因多年前自家的土地被大水冲毁,没有可用土地,晏庭银便决定采取“流转土地”的方式进行种植。

  他坦言,“既然返乡了,发展农业产业,有土地种、没有土地流转土地也要种,这是我当时的决心。”

  

 

  2015年年底,晏庭银按照500元/亩的流转费标准,向当地村民流转了6亩土地,开启了自己的猕猴桃种植生涯。

  2017年,晏庭银再流转4亩土地,将自己的猕猴桃产业面积扩增至10亩。

  “发展猕猴桃种植业,我的底气来源于政府的宣传。”晏庭银说,“没想到,我种植的猕猴桃在经过多年管护后,既然‘成功了’。”

  记者了解到,晏庭银口中的“成功了”,实际上就是他种植的猕猴桃个头大、品质好、口感好,倍受消费者青睐。

  寨邻们见状,纷纷效仿,并多次到晏庭银的猕猴桃基地内去学习、取经。“一个人发展得好不算好,我心里想到的是大家都要好才算好!只要大家愿意学习,我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种植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晏庭银说。

  据此,越来越多的乡亲们都称晏庭银为“晏师傅”。

  今年51岁的陈加文是沙坡人,在猕猴桃种植方面,他是晏庭银的“忠实粉丝”。

  “一有时间,我都会来到‘晏师傅’的种植基地,向他学习猕猴桃种植管护技术;在我们这里,老晏是猕猴桃种植高手,他家种植的猕猴桃不仅树枝长得好、个头大、品质好,产量也非常高,销售时能卖上好价钱;我还经常向他‘讨墨法’。”陈加文说。

  去年,晏庭银家种植的猕猴桃正式进入盛挂期,且达到了亩产2000多公斤的目标,他自己也因此获得了近20万元的纯收入。

  

 

  “我总结下来,发展猕猴桃产业,除了天然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之外,投入和管护才是关键,没有投入就没有收入,没有管护就不会有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晏庭银说,种植猕猴桃,就是要在套袋、剪枝、施肥、浇水、授粉等环节上,下足“真功夫”,要严格按照季节特点、时间特点等,提前开展好病虫害防治以及冬季清园等工作,才能最终迎来丰收。

  谈及种植猕猴桃的另一“秘籍”,晏庭银还说:“保住了花就是保住了果,这里面的学问很深,我也在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和总结。”

  不过,目前让晏庭银心感“不快”的是,因自然灾害,他的猕猴桃种植,除了“搭建防雹网”的地块,基本上“废了”。

  “很多年没有像今年这样下冰雹了,还好我的猕猴桃基地几乎都建了防雹网,这样一来,对于收成的影响不算太大,哪些没有建防雹网且遭受冰灾的农户,猕猴桃产量影响很大。”晏庭银说。

  面对今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晏庭银总结:“加大投资搭建防雹网,对于大家发展猕猴桃产业来说,至关重要。”

  “你看,这些有防雹网的,果实长得就很好,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受到灾害影响。”说这话时,晏庭银用手指着长势良好的猕猴桃,脸上流露出微笑。

  这是一个谈发展、讲奉献、话未来的时代。平时,晏庭银经常深入到乡亲们的田间地头,对他们的种植进行义务指导。

  

 

  “晏庭银很热心,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村民,当地老百姓在发展猕猴桃种植中都得到过他的不少帮助。”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岳永贵评价说。

  在晏庭银的示范带领下,目前当地已有50余户农户在猕猴桃种植产业中“尝到了甜头”,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这50来户农户中,最少的每年可以增收3万元左右,多的达到13万余元的收入。”晏庭银说。

  有付出就有收获。去年,因为带领村民种植猕猴桃而走上致富道路,晏庭银也获得了六盘水市劳动模范称号,被选为水城区二届人大代表。

  此外,晏庭银和他的基地也多次荣获省、市、区“十佳种植能手”“最美果园”、单产王评选优秀等荣誉。

  谈及人大代表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履职尽责这一话题时,晏庭银说,他此前在有关会议上,曾提出过“发展农业重在培养技术人员,要让更多人爱农业、懂农业,使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

  晏庭银认为,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身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下一步,我将尽己之力,让人生发光发热,持续以六盘水实施‘两园一田’、壮大‘凉都三宝’为契机,用心、用情持续发展好猕猴桃产业,带领更多农户发展、致富、奔小康。”晏庭银说。

 

记者|谢勇勇

责任编辑|朱苗

来源|贵州日报


2022-06-29

最近报道

RELEVANT
  • 全国人大代表方燕:保障居家老年人吃得安全卫生健康实惠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西安分所主任方燕继续将关注的目光放在老年人群体上。“目前,老年人吃饭难是养老问题的集中表现之一,解决吃饭难是老年人及其家属普遍反映的现实
  • 在城市更新中守护好“老重庆”印记
    人大代表多年关注老旧小区功能更新与文化保护在城市更新中守护好“老重庆”印记和煦春风,轻抚斑驳的红砖青瓦;在刷上新漆的老式葡萄架下,来来往往的老街坊见证着老院的岁月更迭……当九龙坡区人大代表杨纲走在谢家
  • 以梨为媒 奔向幸福生活
    近日,走进綦江区永新镇石坪村梨花山,满眼都是雪白雪白的梨花。微风拂来,花枝随风而动。许多游人置身其中,细细体味梨花传来的春的消息。石坪村村民刘永霞弓着身子穿梭在梨树间,护卫着梨花山的美丽。“梨树让我们
  • “金果果”富了乡亲振兴了村庄
    近日,酉阳自治县南腰界镇大坝村一组思茅坪的山坡上,十余名村民穿着雨衣穿梭在金梅枣基地,呵护着刚抽芽的果树。“金梅枣今年就要挂果了。昔日闲置土地,如今变身经济林。”南腰界镇人大代表、大坝村党支部书记冉灵
  • “红管家”故事多
    大川红管家,心系你我他;党员来带头,大小事都抓;一本明白账,分毫都不差;小区变了样,大家齐声夸。渝碚路街道杨公桥社区大川花园小区是沙坪坝区最早的物业小区之一,但因年代久远,加上物业服务不到位,慢慢地,
  • 全国人大代表卢丹:宣传宣讲两会精神 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比蜜甜
    “卢支书,回来了,快给我们说说,这次去北京都有啥收获?有哪些跟我们有关的好政策……”3月16日,全国人大代表、镇宁六马镇致富村村支书卢丹刚刚回到家乡,便马不停蹄地来到村里的蜂糖李种植地,向农户们了解李
  • 刘艳英:回乡传递两会“好声音” 走好乡村振兴路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3月13日上午胜利闭幕,全国人大代表,安岳县文化镇隆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艳英第一时间赶回家乡隆恩村,将两会“好声音”传递到基层,和大家分享会上的所见、所闻和
  • 从“打工人”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 她们深情“告白”东莞
    第一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赴京参会,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常年奋战在医疗一线的莫幼坤心情尤为激动。她是农民工代表,也是从东莞横沥走出的第二位全国人大代表。十几年来,她切身感受到国家
  • 兰花静开吐芬芳—— 记全国人大代表吉兰芳
    扎根基层信息通信运检技术岗位25年,从一名只有中专学历的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本领过硬的基层专家;从单打独斗、独自前行到传递知识、授人以渔,培养起一批人才,她始终吃苦在前,奉献在前,默默付出,不问收获。
  • 全国人大代表艾克热木·买买提明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
    “小艾书记回来啦,小艾书记回村啦!”“小艾书记,我们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你发言了,你坐在人民大会堂的时候激动吗,你是我们全村人民的骄傲啊!”当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艾克热木·买买提明参加完全国两会回到轮台县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