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薛志龙: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 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

全国人大代表薛志龙: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 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我建议根据农村地区实际,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加快提升村民数字素养,增强村民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培训机制,提升基层干部数字化管理能力,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十八台镇黄旗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薛志龙

  担任农村基层干部6年多时间,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努力帮助村民解决数字技术应用中的种种难题,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数字生活中,真正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基于这个考虑,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加快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把村务“搬”到网上

  我有个习惯,每天早上都要通过手机查看村里的事务。这一习惯的养成源于2018年5月我在全国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第一次了解到农业农村部指导下的“为村耕耘者”学习平台和“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数字化工作平台。该平台利用“互联网+”模式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回村后,我立即在全村村民中进行推广,还通过积分奖励的形式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利用平台发布村集体公告、民主评议等内容。黄旗滩村在“为村耕耘者”平台的活跃度一度位居全国前十名。

  如今,“为村耕耘者”和“村级事务管理平台”的功能更加齐全,有“村规民约”“三务公开”“村庄大事记”“党群服务日记”“村友圈”等栏目,村民可以从中看到村里最近开展什么活动、有什么重要通知,还有村里选人用人、村集体经济收支等情况。

  数字化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给黄旗滩村的治理带来了新的风貌。在村庄重大公共事务决策中,外出务工村民能通过线上行使权利;在党员学习和党组织活动中,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能通过线上参加,让党员“流动”不“流失”;与外界项目、资金、技术和市场建立连接,为村里文化、生态、旅游等资源提供变现的商机。此举让村民不管身在何方,都能实时在线“看见”村庄的重大决策事项、村务财务等信息,村务“晒”在阳光下,增进了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

  乡村治理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我认为,“云”上党群服务中心织起一张“党群互动、为民服务”的大数据网络,提升了基层党群服务阵地的工作能力;“耕耘者”振兴计划用市场化的方式培养村干部,提升乡村骨干力量的市场化思维;“积分制”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平台中的“书记信箱”“村民说事”架起了沟通桥梁,减少了群众上访矛盾,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数字化应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群众参与能力不足。以我所在的卓资县为例,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普遍缺乏使用数字化工具的意识和能力;二是物质激励作用有限。现在群众收入越来越高,数字化工具提供的生活物资奖励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三是组织合力凝聚不够。当前数字化培训集中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身上,忽视了其他村干部和乡镇干部在数字应用方面的领导力;四是智治融合程度不高。数字化工具虽然越来越丰富,但在实践中与乡村治理具体需求融合不够,存在数字化与乡村治理“两张皮”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决策,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社会,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在宏观政策引导和实践需求驱动下,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成为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新途径。

  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建议,高质量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必须加快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首先,加快提升村民数字素养,增强村民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尤其是老年人群体。

  其次,不断优化积分管理体系,强化积分制管理的可持续性。积分制管理已成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并通过跟“村级事务管理平台”等数字化工具的结合,显著实现了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政策成效,但还需要在可持续性上不断优化管理体系。

  再次,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培训机制,有效提升数字化时代基层干部领导力。我认为,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就是抓住了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的“牛鼻子”。我建议,将农业农村部“耕耘者”振兴计划中的基层干部培训对象,从重点面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拓展至村“两委”所有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推动农村基层组织从全靠车头拉的“东风号”绿皮车转变为全列车厢都能跑的“复兴号”动车组。

  最后,深化数字改革,加速基层治理迭代升级。我建议要不断深化智治融合,提升治理效能。乡村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工具的应用离不开乡村社会的内在逻辑,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深化智治融合。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已展现出美好的前景,我相信数字化乡村建设就在不远的未来。

 

整理|沈静芳 龙乐

责任编辑|常畅

来源|检察日报


2023-05-26

最近报道

RELEVANT
  • 省人大代表黄烁丹:“把好人生健康第一关”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控制出生缺陷的第三道防线,更是人生健康的第一道关卡。”作为梅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路人,梅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黄烁丹一直奋战在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一线;作为省人大代表,黄烁丹更是持
  • 月饼小镇里的代表故事
    与欧明先生约好见面的时间是上午10点,在这个云淡风轻的仲秋时节,我们走进了他工作的地方——合浦县工业园区月饼小镇。小镇里繁忙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工人手中飘香的月饼让人垂涎,这一切更让人感觉到中秋月儿轻
  • 只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记省人大代表刘卉
    这个人用33年时光精心在做一件事。他叫刘卉,江苏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淮安市洪泽区刘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30多年来,他积极运用科技知识发展食用菌生产,传播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帮助乡邻共同走上
  • 全国人大代表马红丽:统筹推进黄河中游发展示范区建设
    “黄河中游流域多年来依靠农业的格局没有改变,第一产业大而不强、第二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培育不足,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小差距。我建议国家在政策、项目等方面对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0万元 这份“报表”群众满意
    立秋后的三伏天,铜梁区人大代表、水口镇人大主席苏元兵开着电瓶车,前往位于汪祠村的蔬菜基地指导秋菜管理。到达基地后,他立马和镇人大代表、汪祠村党支部书记吴久宇一起,查看秋菜的长势和有无病虫危害……发展特
  • 设社区便民服务点 水电气费一站缴纳
    沙坪坝区曾家镇龙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增了一个便民服务点,解决了周边老年群众水、电、气、有线电视等费用缴费难的心结。这个便民服务点的设立,正是源于人大代表的呼吁。“现在缴费好烦哟,要跑好几个地方。”去年
  • 建利益联结机制 村民腰包鼓起来
    轰隆隆、轰隆隆……近日,在武隆区羊角街道庙岭村,一辆黄色生产作业车缓缓驶入牧草种植基地,一位身穿格子衣服的中年男子正和村民们一起收割牧草。这名中年男子就是武隆区人大代表、庙岭村党支部书记龚林。“人大代
  • “迷你”幼儿园开学 11名幼儿就近入园
    前段时间,涪陵区百胜镇丛林片区的一群孩子,背上书包就近在一所全新幼儿园入学。而在这之前,这些孩子的家长还在为入园问题发愁。“村里唯一的幼儿园不办了,我们的娃到哪儿上学?张代表,你得帮我们想想办法。”“
  • “碧姐话访”化解矛盾有妙方
    在合川区龙凤镇经堂村,设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碧姐话访”人气很高。由于镇人大代表陈昌碧在村民中有良好的口碑,群众基础较强,“碧姐话访”调解室运行以来,平均每月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她经常和村民拉家常,
  • 代表“接力式”建言 人行便道建好了
    “人行通道修好了,孩子们上学终于不用再横穿立交桥了!”近日,在南岸区长生桥镇,庆隆高尔夫小区的居民激动地奔走相告。据了解,雷家桥立交位于长生桥镇茶花社区,承担了永宁路和内环快速路的交通转换功能。因地形